东北女子深夜突发瘙痒难忍,医生提醒:这些症状别当皮肤病
东北女子深夜突发瘙痒难忍,医生提醒:这些症状别当皮肤病
近日,一则"东北女子大喊痒受不了"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。据报道,该女子深夜突发全身剧烈瘙痒,辗转多家医院被误诊为皮肤病,最终确诊为胆汁淤积症。专家提醒,某些看似皮肤病的症状,实则是内脏疾病的预警信号。
真实案例:从皮肤瘙痒到确诊的曲折经历
32岁的李女士来自哈尔滨,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夜间加重的皮肤瘙痒。起初她以为是冬季皮肤干燥,自行涂抹各种止痒药膏却不见好转。"那种痒就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,整夜无法入睡",李女士描述道。在辗转皮肤科、中医科后,最终在消化内科被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导致的胆汁淤积症。
医生解析:这些"皮肤病"症状需警惕
据接诊医生介绍,胆汁淤积症患者由于胆汁酸在皮肤沉积,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剧烈瘙痒。这种瘙痒具有明显特征:夜间加重、手掌脚底尤为明显、温水洗浴后加剧。与普通皮肤病不同,患者皮肤表面通常看不到明显皮疹,但可能伴有黄疸、尿色加深等症状。
容易被误诊的内脏疾病皮肤表现
除了胆汁淤积症,以下内脏疾病也常以皮肤症状为首发表现:
1. 肝脏疾病:肝硬化、肝炎等会导致蜘蛛痣、肝掌、皮肤黄疸
2. 肾脏疾病: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、色素沉着
3. 糖尿病:皮肤反复感染、黑棘皮症等都可能是糖尿病信号
4. 甲状腺疾病:甲亢可能导致皮肤潮湿多汗,甲减则表现为皮肤干燥
专家建议: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
消化科专家建议,当出现以下症状时,不应简单当作皮肤病处理:
• 瘙痒伴随黄疸、乏力、食欲减退
• 瘙痒进行性加重,常规止痒治疗无效
• 瘙痒伴有尿色加深、粪便颜色变浅
• 夜间瘙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
预防与治疗:多学科协作是关键
对于胆汁淤积症等疾病引起的瘙痒,需要消化科、皮肤科等多学科协作治疗。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促进胆汁排泄,结合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搔抓,保持皮肤湿润,穿着宽松棉质衣物。
健康提醒:冬季更要关注皮肤异常
专家特别提醒,冬季由于空气干燥,很多患者容易将病理性瘙痒误认为普通皮肤干燥。如果瘙痒持续一周以上,或伴随其他全身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、胆汁酸等检查,避免延误治疗。
通过这个案例,我们希望提醒大家: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也是内脏健康的"镜子"。当出现异常瘙痒时,不要简单地将其归咎于皮肤病,而应该提高警惕,及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。